關於這個問題

下面的文章是某版友在Ptt詢問我的問題,由於並未徵得原作者同意,故僅貼出我的回答。我想,從答案中大概也可猜出問題才是。

非常感謝您的來信,其實我還挺訝異的,信的名稱和內容如此差距過大(笑)

先說那篇文章,我必須承認我對經濟學並不瞭解。我也沒有深入的瞭解,數據的是否真確,但我的看法是:該文章和馬英九的言論一樣, 都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數據和引用,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亞歷山大的董事長怪罪最近幾年經濟不景氣,結果政府馬上跳出來說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維持穩定並沒有下滑。上星期行政院也宣示景氣好轉,去年年底我們的國民所得低於韓國時政府也搬出一大堆數據證明計算方式錯誤,我們仍優於韓國。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列a一百條罪,也可以替a找101條功。

這文章我的看法也一樣。選擇自己有利的說法,選擇自己想要的數據。當他認為99%的人被媒體愚弄時,其實他的文章也正在愚弄一樣的讀者兩者並沒有什麼差別。

有句話叫做「數字會說話」,這句話只對了一半。
事實上是「數字會照你的意思說話」

不要扯國內經濟,會讓人覺得有政治傾向。就談其幾年再美國亞洲論壇爭論的著名的中國威脅論好了。到底未來的中國是否會成為美國的威脅、世界新霸主?雙方用一模一樣的資料(中國官方數據、美國智庫)但結果卻可以完全相反。 如果不喜歡談數字,文字也一樣。翻開歷代文人評三國,袁紹、諸葛亮、劉表和一堆不知名的人的形容詞都差不多。感覺就像是同一人一樣。 我並不認為那篇文章寫的不好或不正確。事實上寫的很好,我的意思是
「同一事情,同一數據,只要立場不同,解讀就可以完全不同。因為我們是人。」

我認為隨時保持懷疑和多元文化論的角度去看,任何言論(包含我的也一樣)都不需要完全去相信,只要是人寫出來的文章,沒有什麼絕對客觀的言論。

再來討論一個問題,不過也可以提。也就是政治和經濟的關係非常密切。不管報表的數字再好看、再樂觀,但是實際的生活人民覺得「荷包縮水、經濟不好生活困難時」,何者為真?
你可以提出各種實際的數據來反證,但是人民的心理反應卻是「變窮了」。在學術上,當然數據遠比「心理感受」來的客觀,有説服力,後者甚至不能引用在註釋中。

但是實際上,當我們在買麵包繳房貸付錢時,感嘆的說出「生活真的不好過了」的時候或是真的發現什麼東西都在漲價時,是研究機構的落落長數字報表客觀,還是自己的感受實際?上面你引的那篇文章問題在這裡。那文章的對像是誰?馬英九的言論對象是誰?注意到這點,那篇文章是成功的,和馬英九的言論也是成功的。
我用的「客觀」和「實際」作為對比,正是我覺得「數字沒辦法量化人的思想和情緒」我一直覺得政治經濟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經濟學是很量化強調客觀的,但政治學卻是非常人文的學科,政經學非常的有趣,不坊唸一唸。

至於投票,嗯,我2000的確是投陳水扁。理由和大家都一樣,就討厭kmt。不過經過七年,我的立場已經轉變了。以前高喊政黨輪替,現在卻好像這一輸就台灣沉了。why?

留言

波利寫道…
數學理論中,有一門叫模糊數學的東西,是試著把無法量化的東西用數學式子表達,提供給RR大參考一下。
匿名表示…
原來如此,這東西我就完全不懂了(汗)

感謝指教
匿名表示…
看過這篇文章後,一直記憶深刻。最近在回應"麻豆總爺國小抗爭無理" http://blog.kaishao.idv.tw/?p=1710 討論時,借用了你的話「同一事情,同一數據,只要立場不同,解讀就可以完全不同。因為我們是人。」未事先取得你的同意,真是對不起。也希望沒有誤用了這句話的含意。
RainReader寫道…
沒關係,請自由使用。
非常感謝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