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6以後沒有每集寫心得和劇情預測是正解的抉擇,最後再來一次搞定。Eva有威力強大的N2地雷,反逆也有不相上下的R2地雷。(好險不是RR地雷XDD)
不過我認為,如同我之前所說的,他們的編劇喜歡槁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超展開」 ,而不管合不合理。單純就是,編劇者的「反骨」 ,如此而已。所以這片叫做「反逆」阿,
編劇者認為這樣的走向可以天馬行空,破除一些不應該要有遵循的原則。我認為這種「超展開」不合乎偵探小說的作者/讀者鬥智原理(當然反逆本來就不是偵探小說),而是「我就是要這樣演,怎樣?」
比如說,我之前預測說「最後會是兩大主角一起合作之時」 ,這的確實現了,但是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來達成。
現在是22,大概還有3集作R2結尾。我在去年終論的看法依舊沒有變,最後魯路修還是會失敗,然後失手(刻意)殺了自己妹妹,the end結束R2這一季。
我比較不滿意的部分不是魯路修,而是朱雀,整個立場非常奇怪。
15-01-56%5D.JPG)
這句話由這個人口中說出來,清楚的告訴你,什麼叫做「諷刺」 ,真的是很棒的感覺。讓我想起1923年的曹錕。
娜娜莉登場後,
15-04-39%5D.JPG)
對照第五集的電話,表情其實差不多,魯路修的一貫性其實還蠻合理的。 扭曲的臉孔才是你的標記
15-07-48%5D.JPG)
不合理的是這傢伙的前後表現 ,你怎麼會有這種表情阿?朱雀應該是那種懺悔、沈思或是落寞,這種「你他媽的竟然陰我?」的表情,不是朱雀這個角色會有的神情,這就是我所說的,編劇亂搞一通,自己毀了自己的角色設定。
之前為了娜娜莉,所以搞了百萬奇蹟把舞台移到中國去,這次呢?魯路修已經在C世界中說是為了自己(破壞、再生、守護),而不是為了娜娜莉喔
不過我認為,如同我之前所說的,他們的編劇喜歡槁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超展開」 ,而不管合不合理。單純就是,編劇者的「反骨」 ,如此而已。所以這片叫做「反逆」阿,
編劇者認為這樣的走向可以天馬行空,破除一些不應該要有遵循的原則。我認為這種「超展開」不合乎偵探小說的作者/讀者鬥智原理(當然反逆本來就不是偵探小說),而是「我就是要這樣演,怎樣?」
比如說,我之前預測說「最後會是兩大主角一起合作之時」 ,這的確實現了,但是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來達成。
現在是22,大概還有3集作R2結尾。我在去年終論的看法依舊沒有變,最後魯路修還是會失敗,然後失手(刻意)殺了自己妹妹,the end結束R2這一季。
我比較不滿意的部分不是魯路修,而是朱雀,整個立場非常奇怪。
這句話由這個人口中說出來,清楚的告訴你,什麼叫做「諷刺」 ,真的是很棒的感覺。讓我想起1923年的曹錕。
娜娜莉登場後,
對照第五集的電話,表情其實差不多,魯路修的一貫性其實還蠻合理的。 扭曲的臉孔才是你的標記
不合理的是這傢伙的前後表現 ,你怎麼會有這種表情阿?朱雀應該是那種懺悔、沈思或是落寞,這種「你他媽的竟然陰我?」的表情,不是朱雀這個角色會有的神情,這就是我所說的,編劇亂搞一通,自己毀了自己的角色設定。
之前為了娜娜莉,所以搞了百萬奇蹟把舞台移到中國去,這次呢?魯路修已經在C世界中說是為了自己(破壞、再生、守護),而不是為了娜娜莉喔
留言
上次說你對反逆過度詮釋的問題,後來想了一下,才想起上一次被這樣惡整的 otaku/專業評論者 的案例正是 EVA。
我想,也是因為 EVA 的緣故,分析作品要連作品的商業背景,與作者、出資者動機一起列入考慮,才變成比較為大家所同意的常規。
你之前對反逆的預測,就像是 EVA 23/24 話播出前的一堆幫設定補洞的評論家啊... XD
這東西真的只能當修奈是主角看哦...
不然要和21集之前的劇情連貫只有看著是火罷了XDDDD
從上一次的超展開開始 魯路修已經不魯路修了
接下來看他還可不可以看煙火吧
我認為我的解釋(不要說預測)都是合理的,不管是之前的EVA或是現在的反逆。
而結果和我的預測不同,只不過是作者和讀者的想法不同,更重要的是,如同我之前所說的
他們的編劇喜歡槁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超展開,而不管合不合理。
這點和你所說的什麼出資者動機、商業考量是沒關係,單純就是,編劇者的「反骨」,如此而已。
我好像很惡質XDDD 抓這種錯處
其實編劇在朱雀丟完核彈後 就要他黑化的...
可是這黑化連過渡期也沒有,便得出這個非常之違和的黑化朱雀...
現在R2我只是期待著魯路修還可不可以去放煙花...如果能放..又剩多少個人在一起呢XDDD
就跟種 D 的腐女魂導致劇情暴走一樣, R2 應該是某個編劇壞掉了吧 XDDDDD
說真的,從19開始,我已經不知道反逆在演什麼了XD~
不過,我猜CC的永生會轉移到娜娜莉的身上。
朱雀會親手殺了魯魯修,然後支持娜娜莉的國度。
不過,魯魯修跟CC應該會是心甘情願去領便當的。
而娜娜莉最終應該會以眼睛恢復光明姿態來迎接新的未來。
XD~~多多指教~
反正結局怎樣演我都不會訝異了。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