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可不可以開 Kill Mode / 一個問題


韓國正在浦頂市的一座監獄中測試機械獄警。顧名思義,機械獄警的用處就是在負責巡邏、監視犯人,如果發現任何可疑的現象或是與相違背資料庫模式中的行為,便會自動通知獄方。

這種機械獄警被稱為「Robo-Guard」,其中最大的特徵並非行動力或是外型,而是全身配備了多部鏡頭與攝影機,以方便可以360度全程觀看,當然還有高頻率的麥克風與揚聲器,可以直接透過視訊與犯人交談。投入機械獄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監獄的人力成本,並為囚犯與人類警衛設計出一個安全的相處環境。

根據犯罪學與監獄的相關研究(包含那個著名的可怕人格模擬研究),均顯示擔任監獄看守人的獄卒,工作多年後都很容易產生兩種極端的現象,其一是極端的暴力化人格,這很可能與在監獄中高高在上、欺凌犯人有關;另外一種是極端的憂慮、低潮與人格分裂情況,不管何者,這都是龐大的壓力。

目前韓國正在進行一個月的實際測試,預計的運作費用為75萬美金。如果證明可行,很可能便會在監獄中開始使用機器人。



嗯,因為我剛好在玩《再生篇》,看到這新聞時,腦海就是浮現一堆主角準備要越獄,然後那個機器人都會開啟殺戮模式.....

來源:http://phys.org/news/2012-04-robot-south-korea.html
---

昨天,我在社團中問了一個問題:

「金墉獲選為世界銀行最新任行長總裁,也是第一位亞裔、非財政經濟專業背景的人士」

不要查google,這句話你馬上判斷真偽如何?如何判斷?

答案為全真,因為這個「金墉」並不是你腦海中馬上反應的那個「金庸」。這邊有幾個思考的面相:第一、我們被某些熟悉的名字所制約,以至於無視於筆劃的差異與誤字。比如說,提到「李奧納多」,你想到是誰?

第二、句子後半的論述性會加強誤導的可能性。

因為「亞裔、非財政經濟專業背景」這句話確實與小說家金庸相符合,更強化了前面的真確性;但是,如果強調後面的論述為真時,反而會誘導讀者偏向預設的詢問:「真的嗎?金庸大俠真的去當世界銀行的頭頭了嗎?」而不容易使讀者反思主句的真偽:「這個人真的是那個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嗎?」

而且,當你看到這句話時,除非你已經知道這個消息,否則你馬上聯想到的應該都是「金庸」,那,在死亡筆記本上寫下名字時,誰會死?

這也是我六七年前寫過的一篇文章,探討死亡筆記本有Bug邏輯錯誤的地方。

In Search of Your Name:死亡筆記本的邏輯錯誤
http://blog.xuite.net/tuyu/MIYU/7949320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