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下面那篇文章是我去年寫的,剛好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在討論三連,所以就拿出來分享一下。

當時哈佛大學想要知道科學家對世界的影響力,所以利用包含Google Books在內的各類型英文資料庫,分析從1800-2000年這兩百年間出現過的五千億個詞彙變化趨勢。然後以編寫《物種原始》的達爾文為基準點,創造了milli-Darwin(mD) 這個單位來分析科學家的排名。

在這個排名中,他把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項列在後面作為備註,而從表格中,我們馬上就可以注意到第十七名,因為她是唯一名單中有兩個勾的人,也就是居禮夫人。

事實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非常地少,所以居禮夫人一個人便佔據了18%的女子得獎名單。更諷刺的是,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的背面是一個裸胸的女子圖案。

另外一個唯一獲得兩個領域諾貝爾獎的就是萊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他排在第27名。他在1954年因在化學鍵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前兩個獎項他都是獨立個人獲得,當時他在研究DNA上蔚為先驅,一般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可能三連的人物。

但是50-60年代美蘇冷戰對立,美國風行麥卡錫主義,對於人權多所危害,萊纳斯.鲍林對於政治經常發言,故也身受其害。當時鮑林已是美國政府的問題人物,所以當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邀請鮑林出席一項關於蛋白質模型結構的研討會時,也因政治打壓無法取得護照而作罷。一般相信鮑林因為沒有出席這個會議而錯失目睹一項關鍵性的證據,最後鲍林錯誤地認為DNA是三螺旋,也斷送了他成為唯一可能諾貝爾獎三連的人物。

不管如何,在《新科學家》票選的史上最偉大的二十名科學家中,20世紀只有他和愛因斯坦。

順便提,由於諾貝爾獎太難獲得,所以也有搞笑性質的「Ig Nobel」。去年獲獎者是Claire Rind 和Peter Simmons。因為他們研究證實一支蝗蟲在看《星際大戰》時,科學家可以更容易控制牠的大腦。


----
華山論劍:科學家的高下排名(The Science Hall of Fame)

留言

匿名表示…
不好意思稍微吐槽一下,蝗蟲的實驗是2005的Ig Nobel和平獎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