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京都御所。除了特殊的一般公開日外,要前往參觀這些日本宮內廳管理的景點(如皇居、仙洞寓所、桂離宮、修學院離宮)都需要事先申請。在以前,需要使用明信片把相關身分資訊與參觀人數等資料寄到宮內廳等候許可,而且必須在三個月前就提出申請。
大約在二十年前,有一些沒法證實的軼事傳說教人家如何加速申請通過。例如:如果一群年輕女生要去,那最好有一位中年標準男性提出申請,如果真的不行,就由其中年紀最大的那位代表;另外如果在明信片中夾一張「事業有成」或是高度「象徵資本」的名片,例如什麼醫生、律師、教授之類的頭銜會更快通過申請。
說穿了這隱約有一種:「這裡是天皇文化的中心,你們這種不懂日本歷史與品味的凡夫笨蛋不要來」的心態,這是大和的「傲」,也是一種對自身文化自信的拒於門外。隨著網路的普及和宮內廳在近十幾年來試圖貼近一般民眾的去神祕化,目前已經可以直接上網打字登記,任何人都可以參觀,住在台灣的我們也不用寄國際明信片了。
不過還是有例外,例如西芳寺。

西芳寺在建寺之時,原本希望能成為櫻花名寺,但是因為地理環境潮濕,長滿清苔,無法長出美麗櫻花,結果只好宣揚清苔的純樸自然、貼近地面、充滿靈性等等美好特質,把寺廟中因為氣候潮濕而長滿的青苔,引伸君子的高風亮節、不攀附權貴的象徵。所以今天依舊維持種心態,要求參觀者主動提出申請而且收費昂貴,透漏:「我們就是如此高風亮節,不爽你就不要來阿」的心態,我認為這是一種「矯」。
「矯」與「傲」,二分區體,疏途同異。好,明天回家。
INDEX
探訪溫泉鄉:日本懷石文化
http://blog.xuite.net/tuyu/MIYU/6580033
留言